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群及其中心城市已經成為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平臺?;诖吮尘?,城市空間上海研發中心的劉亞霏博士和秦蓁、汪浩然、于欣馳、李楨等研究員,聚焦中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長三角城市群,分析了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上海都市圈的功能影響范圍、發展階段、發展趨勢和發展潛力區域、以及結構演變等議題。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圖1:世界六大城市群及其占所在國家GDP比值(根據2015年數據計算和繪制)
當今世界,城市群已成為許多國家參與全球競爭的主體力量,是其最為精銳、最具競爭力的“作戰編隊”。在世界眾多的城市群中,美國東北部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英倫城市群、歐洲西北部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及長三角城市群等六大城市群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圖1)。它們是其所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最集聚、最發達、最活躍的地區。
以2015年的數據為例,美國18萬億美元的GDP總值之中,將近40%是由包括了波士頓和紐約等城市的美國東北部城市群和包括了芝加哥和匹茲堡等城市的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所創造。英國3萬億美元的GDP里面,倫敦及其周邊城市所構成的英倫城市群貢獻70%。日本4萬億美元的GDP里面,東京-大坂沿線的城市群貢獻將近80%。中國排名最靠前的三大城市群,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約占中國GDP的40%,它們是代表中國參與全球競爭的主體力量。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圖2:美國2050城市群發展戰略(上)和中國十三五規劃中城市群規劃(下)
城市群已經成為許多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以美國為例,美國2050城市群發展戰略里面明確提出了11個未來要大力發展的城市群(圖2上)。中國也在十九大報告里正式提出,未來要以城市群為主體來建構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城市群將是我國參與到國際競爭的重要平臺(圖2下)。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圖3:中國三大城市群與世界主要城市群的數據比較(根據以下文獻中數據繪制:葉南客,黃南. 長三角城市群的國際競爭力及其未來方略. 改革, 2017)
以長三角城市群為代表的中國城市群,作為新興力量加入到世界主要城市群的競爭格局中,它們目前處于何種地位呢?從GDP總值來看(圖3),長三角城市群與美國、日本、歐洲、英國的城市群相比還是比較落后的,再加上人口基數大等因素,人均GDP顯得更加落后。另外,經濟密度和城鎮化率也較低,說明經濟發展的空間效率還不夠高,有待提升。相比而言,長三角城市群僅在人口規模、人口密度、面積等指標上排名靠前。作為新興力量,以長三角城市群為代表的中國城市群未來仍需要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發展效率,提升國際競爭力。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圖4: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城市群的空間特征與結構差異
在中國的城市群中,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發展最為成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態勢。網絡上一些有趣的民間論述從一定程度上道出了三個城市群的特征與差異(圖4)。京津冀城市群是“北京和它的仆從們”,一方面反映出北京是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另一方面反映出北京強烈的政治和權力屬性,以及它與周邊城市的關系更多的是基于政策指令的政治關系而非自由市場經濟下的競合關系。珠三角城市群是“一群親密的表兄弟”,反映出較為多中心化、無明顯核心城市的結構特征,也反映出城市間文化根源相似、發展規模相似、相互毗鄰和連綿的發展狀態。長三角城市群是“上海和它的小伙伴們“,一方面反映了上海在城市群的統領地位,一方面反映出上海擁有一群小伙伴和小幫手,例如南京、杭州、合肥等省會城市,蘇州、無錫、寧波等經濟發達城市,都是強有力的支撐者。
這些論述背后其實能夠找到學術研究進行佐證。例如,一些學者利用帕累托指數和mono指數等分析了中國多個城市群的結構特征后(黃妍妮等,2016),認為長三角城市群相較于其他城市群而言具有更好的結構體系,遵循位序和規模型分布的特征,同時具有比較強的核心城市上海作為引領。珠三角的mono指數相對略低,反映出一定的多中心性特征。
未來長三角城市群要在全球競爭中獲得優勢,需要“上海和它的小伙伴們“形成一個良好的結構體系,一個類似金字塔的“作戰陣型”。上海位于金字塔的塔尖,中間層有強有力的城市如南京、杭州、蘇州、合肥、寧波等,下面一層還有一些也很強的小城市進行支撐。這樣才有機會跟,例如,擁有紐約作為塔尖,波士頓、費城、華盛頓等作為中間層,特倫頓等中小城市作為支撐的美國東北部城市群進行競爭和比拼。
那么,在長三角城市群內部,“上海和它的小伙伴們”到底是怎樣的關系呢?以及它們之間更加緊密、更加貼近實際的功能聯系范圍有多大呢?我們針對上海都市圈進行了一次實證研究,上海都市圈要反映的其實就是上海這個核心城市以及與它有著緊密功能聯系(或者受到它功能性影響)的區域。
研究范圍基于上海最新總體規劃對上海都市圈的界定(1+6):上海和北邊的南通、西邊的無錫、蘇州,南邊的嘉興、寧波和舟山這6個城市。為了保證都市圈圈層的完整性,我們按照150公里半徑的范圍又補充了杭州、湖州和紹興3個城市。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圖5:基于交通維度的上海都市圈范圍界定
城市間功能性聯系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時空聯系,或者交通聯系。我們做了基于公路和鐵路兩個方面的1小時交通可達性分析。其中,我們選擇上海都市圈核心區外圍,即中環線,作為公路可達性分析的起始點,進而測算在不同設計時速的道路上1小時能夠到達的最遠距離及范圍。我們以鐵路官網12306中最短到站時間,來計算上海到周邊所有城市最短的時間,以及一小時能夠覆蓋多大范圍。最后,通過疊加公路和鐵路1小時等時圈,得到基于交通維度的上海都市圈范圍,形態上主要沿滬寧和滬杭兩個高鐵和高速廊道延展(圖5)。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圖6:基于人口維度的上海都市圈范圍界定
第二個功能聯系的維度是人口維度,可以通過人口通勤率測算,也可以通過人口密度指標間接表征人口聯系與活動密集的都市圈范圍。我們參考世界經合組織OECD和世界銀行的研究報告,以1500人/平方公里作為界定都市圈范圍的基礎,以10000人/平方公里作為都市圈核心區外圍的評判標準,15000人/平方公里以上區域作為都市圈核心區。從而得出基于人口維度的上海都市圈范圍,主要涉及上海,蘇州,無錫沿線(圖6)。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圖7:基于經濟維度的上海都市圈范圍界定
第三個功能聯系的維度是經濟維度,借鑒很多學者的研究,我們分析了非農GDP占比,以及上海對周邊城市的經濟引力,疊加之后確定了從經濟聯系和經濟影響力層面的上海都市圈范圍(圖7),主要覆蓋蘇州、無錫、嘉興、寧波等地區。
另外,我們也考慮了其它一些因素,對都市圈的范圍做了適當矯正。例如,分析微觀層面的企業分支與總部的聯系,以及企業之間投資聯系,分析城市間文化和方言的相似性以及政府合作等。最終,通過疊合交通、社會、經濟三個維度的上海都市圈,我們得到了綜合的上海都市圈范圍(圖8)。交集部分是上海都市圈的核心圈層,主要包括上海市域(除崇明島)、蘇州和無錫部分區域。補集部分是上海都市圈的協同圈層,主要包括上海崇明島,嘉興、杭州、蘇州、無錫、寧波的部分區域。剩下的并集部分是上海都市圈的泛影響圈層,主要包括南通、常州、杭州等其它地區。 ?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圖8:基于多個維度的上海都市圈范圍界定
在認知上海都市圈目前功能影響范圍的基礎上,對其發展階段和發展趨勢的研究和判斷,將有助于我們理解未來上海都市圈的發展方向,以及未來的發展潛力區域。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圖9:上海都市圈的發展階段判定
首先,根據都市圈和城市發展的規律,大致有中心集聚、近域擴散、均衡與特色發展3個發展階段。從人口角度來看,上海市域人口占整個都市圈人口的比重,從2014年開始下降,說明開始進入近域擴散階段(圖9)。同時從經濟角度來看,上海市域GDP占都市圈GDP的比重,從2000年已經開始緩慢下滑,步入近域擴散階段,現在已進入多中心分異的均衡發展階段。人口的變化和遷移滯后于經濟活動的變化。![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圖10:基于交通維度的上海都市圈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然后,在階段判定的基礎上,我們從交通、人口、經濟、空間四個維度,分析了未來上海都市圈的發展趨勢。從交通發展趨勢來看,重大的區域交通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將影響未來上海都市圈的范圍。通過梳理上海都市圈所含城市的總體規劃和十三五規劃,未來有幾個新增的重要區域交通廊道:一個是向北跨江連接南通的滬通高鐵,一個是向南跨杭州灣連接寧波的滬甬高鐵,還有一個是向西連接湖州的滬蘇湖高鐵。未來基于交通維度的上海都市圈范圍將明顯往北、往南、往西拓展(圖10)。![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圖11:基于人口維度的上海都市圈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從人口發展趨勢來看(圖11),通過分析2010年和2015年的上海都市圈常住人口分布,我們發現上海都市圈的人口分布有往上海及上海與蘇州毗鄰地區拓展和集聚的趨勢,上海的浦東、嘉定、松江和奉賢,蘇州的工業園區等,人口增長較多。![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圖12:基于經濟維度的上海都市圈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從經濟發展趨勢來看(圖12),通過分析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上海都市圈GDP分布,我們發現上海、蘇州、無錫、南通、寧波逐漸融為經濟一體化的連綿區域,我們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分析也展現出相似的結果。![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圖13:基于人口和經濟維度的集聚趨勢分析
由于人口和經濟發展趨勢的分析都是基于對多年數據的分析和比對,較難直觀反映空間集聚的趨勢和潛力,于是我們使用了CUSUM模型對多年數據進行累積性的、集聚趨勢的前瞻性判斷(圖13)。我們進一步發現,未來都市圈GDP增長潛力大的地區主要位于蘇州中心城區、常熟、昆山和無錫的錫山區、無錫新區。未來都市圈人口增長將主要集聚在上海、昆山、太倉、常熟等地。?![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圖14:基于空間維度的上海都市圈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最后,從空間發展趨勢來看,通過分析從1980年到2015年上海都市圈范圍內所有建成區的增長變化趨勢,我們發現自2000年以后上海周邊滬寧和滬杭廊道上的城市開始迅速擴張。通過比較2015年上海都市圈的土地利用現狀拼合圖和未來的總規拼合圖(圖14),可以發現未來上海市域外圍(嘉定北、楓涇、淀山湖東)以及與上海相鄰的南通江海港區、太倉、嘉善、乍浦等地區用地增長顯著。通過歸納,我們發現未來上海都市圈的空間拓展區域主要沿五條發展軸分布:沿海、沿江、沿灣、滬寧、滬杭。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圖15:上海都市圈發展趨勢及潛力空間判定
最終,我們將交通、人口、經濟、空間四個維度的上海都市圈發展趨勢進行疊加,得到這樣一張綜合的上海都市圈發展趨勢和潛力空間分布圖(圖15)。未來發展潛力最大的區域位于離上海市中心50-100公里的圈層內的南沿江地區,以及蘇錫常廊道地區。當然,這只是一個大的趨勢和潛力判定,如果從企業選址和企業產品/市場選址等實際應用的角度而言,仍需進一步補充研究產品定位、成本、政策環境、競爭對手等諸多內容來定義具體的潛力空間。
、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圖16:長三角城市群空間結構演變的路徑思考
結合以上的研究,我們嘗試描繪上海都市圈的結構演變路徑(圖16)。自2000年以來,滬寧、滬杭和杭寧三條廊道所構成的“Z字型”結構就在不斷強化,變得愈加清晰。未來規劃的主要交通廊道,包括向北的滬通高鐵,向南的滬甬高鐵,還有沿長江的南沿江和北沿江高鐵,將可能使得上海都市圈的結構向著“反K型”演變。2017年底,在上海都市圈新型城鎮化研討會上,中央政策研究室的原副主任鄭新立先生提出,未來上海都市圈有望發展成為一個∑(Sigma)型的大灣區,以上海為中心,北面是長江南北兩岸,南面是杭州灣?!圃跀祵W公式里意味著求和、協同、合力,這也許寓意著上海都市圈未來將形成以上海為龍頭,若干毗鄰城市為支撐的協同發展的結構和型態。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圖17:埃隆·馬斯克的Hyperloop?
暢想更遠的未來,上海都市圈將會是怎樣的呢?都市圈范圍界定的重要依據之一是時空聯系,時空聯系的增強將意味著人、信息、各種要素交流更加便捷,都市圈的功能影響范圍更廣。時空聯系主要依托的是快速交通系統,例如現在的高鐵和高速。未來的快速交通和信息技術革命將會為我們帶來無限遐想空間。例如,特斯拉的老板埃隆·馬斯克,正在積極推動能夠以200公里/小時速度在洛杉磯城市地下專用隧道高速巡航的汽車,以及以1200公里/小時速度連接美國各大城市的高速鐵路系統(Hyperloop),未來人們可能會以比肩飛機的速度在都市圈城市間近地飛行(圖17)。
在未來各種科技飛速發展的影響下,長三角城市群或者上海都市圈也許依然會是“上海和它的小伙伴們”。但在未來,上海和小伙伴們之間將會是怎樣的關系?小伙伴們的數量將如何變化?小伙伴們的影響力將如何變更?小伙伴們的角色將如何調整?以及“上海和它的小伙伴們”將以怎樣的“作戰編隊”參與國際競爭?這些都將是值得未來持續探討的有趣議題。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華夏幸福智庫論壇由華夏幸?!爱a業研究院、未來城市研究院和城市規劃研究院”聯合發起的,跨專業、跨文化研討城市以及城市發展等相關課題的交流活動。
第3期由城市規劃研究院主辦,三大智庫、十位主講嘉賓以“空間論道”為名,圍繞“都市圈與城鎮化”等話題進行了各自的分享與交流。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空間論道 | 劉亞霏:眾星攢月——長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